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的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在社会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包括对创造利润有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谁能利用这些要素作出贡献,就能分到一杯羹。这样群策群力,效率便得以提高。
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1)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
(2)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政府转移支付等。
二、个人收入的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分配方式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又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按各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
类别 | 对应形式 |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
按土地要素分配 |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
按信息要素分配 |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
按技术要素分配 |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