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阅读技巧
- 粗读:先浏览材料,迅速把握材料整体结构,有的放矢,提升阅读速度。
- 精读:然后带着问题,一句一句的仔细分析,提高阅读准度。
- 常读:日常保持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精读、粗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材料感知
- 申论考试中常见的材料类型:
(一)案例类
申论试卷中的主要材料类型,讲述的常常是一些来自群众生活、企业工作或者政府工作的故事,读起来挺有意思,但是答案提炼有难度。案例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主体+处境(面临的问题)+做法+结果。
(二)观点类
通常承载着核心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揭示出要点所在。观点型材料主要表现为材料中提及的各类主体,如领导人、专家学者、古代先贤、市民、网民、农民等所表达的观点或见解,一定要抓住观点的核心内容。
(三)数据类
出现频率较低,通常表现为通过列数据的方式客观呈现某一主题的信息,我们要通过数据看到本质。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任务繁重。
2.养老保障服务能力不够。
大学生小丽来自苏北农村,去年放暑假回家,发现家里跟其他村民一样将地里的秸秆放火烧了跟父母争吵了起来。
小丽: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又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你们不知道吗?
母亲:知道啊,县里乡里年年宣传,村里年年广播,怎么不知道呢。
小丽:那你们为什么明知故犯?
父亲:你这孩子,说的轻巧,不烧,你能怎么办?每年农忙忙死人,哪有时间来捯饬那么多的秸秆?
母亲:那都是广播里说说的,到现在也没有人来回收过。我们这里不沤沼气,又不养牛,那么多秸秆怎么办?现在搬进楼房住,家家户户也不烧锅灶了,当柴火都没人要。
小丽沉默了,她感到很苦恼,在博客中写道:看来光埋怨农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焚烧秸秆是农民多年的习惯做法省事省力又省心,一时很难改掉。随着PM2.5环境监测的升级,焚烧对空气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田间秸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根据给定资料就如何破解田间秸秆处理“困境”提出建议。
1.严格落实企业秸秆回收制度。
2.提高秸秆加工还田专门补贴。
阅读技巧
带着题干分析材料:时刻牢记题干给定我们的作答任务,带着任务读材料,不断反问自己这一部分材料与题干有关吗?
抓住提示词:
问题词:问题、难题、困难、困境、瓶颈、矛盾、阻碍、挑战、弊端、症结、质疑、荒废、缺失、缺少、不足、没有……
原因词:因为、由于、本质上、关键在于、由…造成、源于、根源于、来源于、导致、因素、缘故、归因于……
影响词:激发、促进、实现、提升、倒逼、有利于、有助于、推动了、巩固了、导致了、阻碍了、不利于……
对策词:要、需要、应该、应、必须、务必、建议、完善、提高、路径、途径、方式、方法、措施、举措、方案、钥匙、妙药、良方、建议……
关联词:①转折关系: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②递进关系。而且、甚至、更……
③因果关系:所以、因此、可见、导致、造成、使得、致使、于是……
④并列关系: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此外、再加上、还、还有……
抓准材料逻辑:
关注核心句。段落中的观点句或者表总结性的内容
把握段内逻辑。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
找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
先分后总;先总后分;总—分—总。
围绕一个意思,分别写了几个方面,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并列存在。
构成因果关系,有的先因后果,有的先果后因。
按事情发展顺序,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方位顺序组织材料的
有肯定与否定之别,并有明显的转折词“可是”或“但是”等分开。